第129章正邪对决(1 / 2)

铁血山河志 李别一 1652 字 1天前

酒宴之上,浙东名士姚启圣,放浪形骸,仪态放纵,眼神时不时留露出无奈。因此他对故国大明,仅仅就只剩下情怀。

释家住持广智和玄门高人王征南,虽然表面上平静如水,看似一副世外高人的姿态,但二人眼神殷切,内心对故国大明,还是充满极度的渴望。

二人一释一玄,都是修为高深之人,定力极高,过激的言辞,不会让他们失控。

而场面的主持者黄宗羲,此时已经年过五旬,早年的莽撞冒失,已经消散了许多。但这人儒家正统观念,根深蒂固,想法极度的老套。如果言语过激,拆穿过度,黄宗羲有可能失控。

精通《无暇神相》的曹继武,对于场面上各人的心态,早已了然于胸。他不慌不忙,神情淡定自若,静待黄宗羲出牌。

果然酒过三巡之后,黄宗羲立即开门见山,邀请曹继武:“曹老弟文武双全,可否助我世忠营一臂之力?”

其实曹继武的态度,早在胜棋亭之时,已经明确表态了。但黄宗羲不死心。世忠营刚刚有了点起色,黄宗羲信心满满。凭着正统忠义气节,他有把握拉拢曹继武。

对于黄宗羲的邀请,如果正面回答,一定会陷入仁义道德的漩涡。而仁义道德这玩意,本来就很虚妄。无休止的争论,除了浪费口舌,没有任何实际意义。而且仁义道德是黄宗羲的根本,骤然被拆穿,很容易引起他的失控。

曹继武想了一下,来了侧面迂回,反问黄宗羲:“柳生三严这个人,梨洲先生是否认识?”

黄宗羲闻言,极为吃惊,脱口而出:“你怎么知道这人?”

金月生看穿了曹继武的心思,于是代为回答:“想必他是来找梨洲先生的。结果五台山禅照、少室山通圆和关中王郎,三位英雄突然截胡,合力把他给打跑了。梨洲先生是不是有点失落?”

金日乐也一脸戏谑:“柳生三严这犊子,武功极高,我们哥仨合起来也打不过。他可是鲁监国给你梨洲先生的见面礼,可惜禅照和通圆这两个大和尚,多吃闲饭蛋操心,也太不识趣了,竟然愣把这事给搅黄了!”

当前东南各路抗清力量,名义都归鲁监国朱以海管辖。然而兵部尚书张煌言和国姓爷郑成功不和,身为杠把子的鲁监国,竟然居中和稀泥。

大明和倭人之间,那可是关乎气节尊严的民族仇恨。金日乐刚才一番话,矛头直指杠把子鲁监国,把抗清力量一盘散沙,暗中勾结倭人的嘴脸,损的一塌糊涂。

曹继武反击,金月生凑热闹,金日乐谑损,三兄弟一人一句,这戏唱的天衣无缝。黄宗羲的仁义道德,还没来得及使出来,就窝在自己手里了。

此时的黄宗羲,极为的尴尬,急忙给姚启圣使眼色。

当年明国的东南沿海,热热闹闹好长一阵子,有谁没受过倭人的袭扰?所以姚启圣对倭人的印象不佳,他对勾结东洋人这一点,也是相当的不屑。

队友不搭理自己,黄宗羲只得自己来圆场:“周崔芝力请倭人,帮助对抗鞑虏,我也是犹豫不决!”

杠把子鲁监国,黄宗羲自然不敢怀疑。而目前抗清的主要力量是郑成功,黄宗羲也不便说他的不是。所以他一句话,把责任摁在了周崔芝头上,也给自己留了余地。这推诿扯皮的文化传统,黄宗羲可谓是得心应手!二金暗笑不止。

看来这个黄宗羲,对联倭平虏之策,还抱有幻想。然而这个联倭平虏之策,和当年的联虏平寇之策,简直就是一个娘胎里出来的。把希望寄托在他人之上,这种想法,简直就是愚蠢透顶。

当年的大清,打垮了李自成,立即掉过头来收拾大明。如果联倭平虏得以凑效,那么倭人打垮了清军,回过头来,一定会接过大清的接力棒,继续收拾一盘散沙的大明。

这么荒唐而极度危险的国策,竟然再一次出现在大明的队伍中。而且作为万众楷模的黄宗羲,竟然没有意识到危险。好在张煌言及时请来了禅照、通圆和王郎,要不然柳生到了方广寺,黄宗羲很有可能就翻进了阴沟里。

然而此时的黄宗羲,眼神还真有点失落和遗憾。王征南终于忍不住了,指着他的鼻子教训道:“联倭平虏,无异于饮鸩止渴。你难道忘了当年的联虏平寇?难道还要当年的故事,再次发生吗?我们亲眼所见,血淋淋的教训,你竟然抛之脑后,丢人不丢人?”

当年的大清,收拾大顺政权之后,掉过头来,不到两年时间,就将残明的主要力量,一扫而光。如今剩下来的散兵游勇,看这态势,也坚持不了多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