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09章 规则与道德(1 / 2)

铁血山河志 李别一 1719 字 1天前

见刘玄初的面色,恢复了平常,曹继武继续分析:

从华夏文明的发展历程来看,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,一直都在不断地交锋。

第一次交锋,起源于陇西的伏羲部落,和中原的女娲部落。交锋的结果,是游牧文明出身的伏羲部落,占据了主导地位。这是华夏文明的开端,所以羌汉本是一家。

第二次交锋的双方,是黄帝部落与炎帝部落,结果也是游牧文明出身的黄帝部落,最终取得的胜利。

第三次交锋的胜利者,同样是出身陇西游牧文明的秦人。统一文字和确立郡县制,从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,开创了华夏文明传承的基础。

第四次交锋的胜利者,却是鲜卑人。而这次交锋的结果,产生了隋唐盛世。极盛扩张的同时,连带着将农耕为基础的华夏文明,推向了顶峰。

而这次顶峰之后,华夏文明,再也不是胡人的向往的梦境。华夏接连被西夏人,契丹人和女真人蹂躏,后来就是被蒙古人彻底征服,再到如今被满人征服。所以从纵向发展的历程来看,农耕为代表的华夏文明,一直处于挨打的弱势地位。

听了曹继武的一番分析,刘玄初不服气地叫嚷:“犯我强汉者,虽远必诛!这又如何解释?”

“口号喊得响,有什么鸟用?”

金日乐指着鼻子数落,“和大汉帝国同时代的匈奴人,横扫全世界,把西洋人打得哭爹喊娘,屁滚尿流。再瞧瞧你的大汉帝国,一直龟缩在东亚这个小地方,最终灭亡。反而让匈奴人刘渊、赫连勃勃等人,完成了入主中原的千秋大业。”

刘玄初满脸都是震惊和疑惑:“匈奴人横扫全世界?!”

金月生摇头叹了口气:“眼界限制了想象力。”

以农耕为代表的华夏文明,活动的主要范围,大致就是大秦帝国,当年留下来的疆土区域。所以华夏文明的眼界,一直仅限于东亚这一小地方。对于横向的全球视野,当时的汉人,是根本不可能具备的。

曹继武指了指地图,对刘玄初道:“这个地方,叫匈牙利,据说是匈奴人建立的国家。”

刘玄初满脸吃惊和疑惑:“匈奴人现在还存在?”

曹继武点了点头,开始分析汉人眼中,不一样的匈奴人:

东方世界,第一次对西方世界,产生重大的影响,就是当年的匈奴人干的。不但汉人对匈奴人视为凶神恶鬼,西洋人也将他们看成洪水猛兽。

当大汉帝国强盛之时,匈奴人转而向西发展,西洋人的‘黄祸论’就由此产生。当大汉帝国灭亡之时,匈奴人又抓住机会,入主中原,从而完成对东西两方世界的强势。

而接下来,跟随着当年匈奴人留下的脚印,鲜卑人、突厥人、契丹人和蒙古人,也完成了对全世界的横扫。所以从横向的视野分析,游牧文明所创造的壮举,取得的辉煌,完成的伟业,是农耕文明无法想象的。

传统的印象中,胡人一直都是被汉人贬斥的对象。然而曹继武的连番话语,却满含着对胡人极大的褒扬。这对汉人传统的世俗观念,是一个巨大的挑战。

因此刘玄初极不舒服,忍不住叫道:“这些人都是凶狠残暴的野蛮人,也只有你这种妖人,替他们说话!”

曹继武闻言,摇头笑了:“你这句话,带着浓重的感情色彩,不该出自高人之口。”

金月生也连连摇头:“弱者因为弱,所以对强者本能地害怕。所以弱者弄了许多感情色彩字眼,来满足自己脆弱的神经。凶横残暴这个词,流露出你弱者的观念。野蛮人这个词,则透露你自大的本性。弱者而又自大,这是汉人屡次挨打的根源。”

金日乐也附和:“只可惜的是,汉人记吃不记打,每次挨打之后,都没有什么变化,因而被蒙古人征服。大明一抬头,结果比原来更烂,最终被满人征服。一眼望去,尽是愚昧而麻木的行尸走肉,弄得我金日乐,连提剑的兴致都没有。”

“不错。”

金月生直面刘玄初,“汉人经常说知耻而后勇,然而你们只是说说而已。蒙古人按照放羊的方式,管理大元帝国,松懒而散漫,然而汉人不高兴。结果大元帝国的自由民不做,大明帝国的奴才,倒是做得心安理得,这难道不是主动找打?”

大元帝国,几乎把华夏所有的城墙,都给拆了,管理方式,相当的松散。王朝的赋税,大多由商业承担。所以大元帝国农民的负担,几乎是历史上最低的。而朱元璋的明国,赋税要比元国高的多。即便如此,老百姓也喜欢做奴才。操蛋的程度,简直无法用语言形容?